欢迎进入欧德量子科技公司官网

返回列表 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资讯动态 >> 行业资讯

联系我们

咨询手机:133-8017-7697

Q Q: 2531203110

邮箱:2531203110@qq.com

咨询电话:0769-81100386
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长路兴华智慧城6栋1605室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潜流生物滤池对尾水氮磷协同去除技术

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日益严格,尾水深度处理成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。潜流生物滤池作为一种高效、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,在氮磷协同去除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。其通过优化填料组合与微生物群落结构,实现了对低污染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同步高效去除,为尾水回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。

一、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

潜流生物滤池的核心在于构建“生物降解-物理吸附-化学沉淀”协同作用体系。其工艺特点表现为:

分层填料设计:滤池自下而上分为防堵塞层、脱氮层与除磷层。脱氮层采用农业废弃物(如稻草、锯木屑)作为固体碳源,通过微生物的异养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(NO₃⁻)还原为氮气(N₂);除磷层填充改性膨润土,利用其高比表面积与Ca²⁺等活性位点,通过吸附与沉淀反应去除磷酸盐(PO₄³⁻)。

微生物协同增效:脱氮层富集反硝化细菌与厌氧氨氧化菌,除磷层则依赖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。两类微生物通过代谢互补,实现氮磷污染物的同步削减。

低能耗运行:依靠重力流与自然通风供氧,无需外加碳源与曝气设备,显著降低运行成本。

二、氮磷去除机制与效能分析

在氮磷协同去除过程中,不同填料层通过差异化机制发挥作用。

YD_cnt_137_01aLB4DoVVJF.jpg

脱氮层的高效反硝化:以稻草为碳源的滤池(C1)对硝酸盐(NO₃⁻)的去除率可达94.12%,显著高于锯木屑(C2,54.76%)。这是因为稻草中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易被微生物降解,释放可利用碳源,促进反硝化菌群增殖。然而,锯木屑因木质素含量高、降解缓慢,导致碳源供给不足,NO₃⁻去除率较低。

除磷层的化学沉淀主导:改性膨润土通过Ca²⁺与PO₄³⁻反应生成难溶的羟基磷酸钙,除磷效率达90%以上。其中,以锯木屑为碳源的滤池(C2)因出水pH呈碱性(11.77),更利于钙磷化合物形成,TP去除率高达90.69%。而稻草滤池(C1)因pH偏低(7.19),除磷效果稍逊(88.52%)。

氮磷协同效应:实验表明,当进水NO₃⁻-N与PO₄³⁻-P浓度分别为10mg/L与1mg/L时,C1滤池对总氮(TN)与总磷(TP)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.13%与88.52%,优于传统单级处理工艺。

三、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

潜流生物滤池的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:

资源化利用:农业废弃物作为碳源,既降低处理成本(较液体碳源节约50%以上),又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。

环境友好性:全流程无需化学药剂投加,避免了二次污染风险;出水COD稳定低于20mg/L,符合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Ⅲ类要求。

经济高效性:建设成本较传统生物滤池降低30%,且占地面积小,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场景。

目前,该技术已在江苏、浙江等地规模化应用,处理规模从50m³/d至500m³/d不等。未来,通过优化填料配比(如添加生物炭提升电子传递效率)与开发智能控制系统(实时监测pH与DO),潜流生物滤池有望在村镇污水与养殖尾水处理领域进一步推广。

结语

潜流生物滤池通过填料创新与微生物协同作用,突破了传统工艺氮磷去除效率低的瓶颈,为尾水深度处理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。其“以废治废”的理念与低碳运行模式,契合当前绿色发展需求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
欧德量子水处理一站式服务